儿童核黄疸在临床上更为常见,其损伤程度比缺氧早产引起的脑瘫症状更为严重。最为严重的表现为颈部非对称张力反射。如果在治疗过程中不能纠正不良姿势,会导致非自愿运动性脑瘫,从而增加家庭和社会负担。核黄疸的后遗症通常以听力障碍、视力障碍和智力障碍为特征。
轻度的核黄疸,一般发生在新生儿出生36小时后,大部分可在4天后逐渐消退,不会引起脑瘫;重度的核黄疸发生在小儿出生时或数小时后,且症状较严重,可出现吸吮无力、呼吸困难、发热等表现,约90%的重度核黄疸难以治疗,即使个别重度的核黄疸通过治疗逐渐好转。
核黄疸的后遗症通常在2个月后会有锥体外系的表现,40多天后会有头后仰、非对称性颈反射、四肢肌张力高、神经功能障碍等表现。
临床上,儿童在出生3个月左右是最好的治疗时机,经过处理,大部分儿童可以回到原来的水平。
在日常也要注意多晒太阳,也可以采取红蓝光照射,帮助黄疸消退。日常也要尽量清淡饮食,少食黄色素多,或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影响病情。
核黄疸不一定会脑瘫。
核黄疸就是胆红素脑病,是由于未结和胆红素沉积于基底节神经、海马、下丘脑神经核和小脑造成神经元坏死。核黄疸是指血液中胆红素过高,沉积于大脑多个部位,在基底神经核、丘脑、尾状核、小脑、延脑、大脑皮质等区域,抑制脑组织对氧气的吸收,从而造成脑损伤。轻度核黄疸并不会导致脑性瘫痪,严重核黄疸主要表现为吸吮无力、呼吸困难、发热等,重度核黄疸约90%难以治愈。
在出生以后2个月或者是更晚的时候发现。后遗症的主要表现就是手足徐动,比如经常不自主的,没有目的的不协调动作,再就是眼球运动障碍,主要是眼球向上运动障碍形成比较明显的落日眼,听觉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