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经医院检查定为原发性高血压,症状低压一直偏...

会员113007465 0 已回复
高血压,经医院检查定为原发性高血压,症状低压一直偏高,正常血压80-120,而我的血压为95或者100-130反应症状头痛,眼睛疼,性别,男,年龄32周岁,发病为去年10月份,治疗一直服用苯黄酸氨氯地平片,药量10毫克/每天
医生回答共3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褚希湖 医师 黄集镇卫生院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胃、十二指肠溃疡,幽门管溃疡,巨大溃疡,老年消化性...
已帮助用户: 1351
问题分析:你好,根据你描述的情况考虑是高血压的可能性比较大。
意见建议:根据你的情况在服用药物的同时建议注意休息,不要熬夜,低盐低脂饮食,适当锻炼,控制体重,忌烟酒,不要吃油腻的食物。
有用0
关注
闫丽 医师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中医院中医科 一级甲等
擅长:颈椎腰腿痛疾病、中风、面瘫、失眠、偏头痛、顽固性呃...
已帮助用户: 50113
指导意见:你好,看你说的情况,那看现在血压只是稍微高一点不太严重的,这时看也有用药治疗比较好的,然后平时饮食要清淡,不要吃刺激性大的食物,要低盐,低脂饮食会好些的。请对我的回答做出评价,谢谢!
有用0
孙宝贵 主任医师 内科
擅长: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
已帮助用户: 92
问题分析:正常的血压是在140-90以下引起高血压的原因是不明确的,可能和环境、饮食、遗传等因素有关系的,治疗的方法就是要口服药物控制血压,注意饮食和适当锻炼是改善高血压的关键。
意见建议:无论是高血压还是糖尿病都会导致肾病的,需要及时控制症状才行,只要能够用药物控制到正常范围就可以,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有用0
相关问答

高血压的表现因人而异,初期无任何征兆,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颈部僵硬、疲劳、心悸等。
只有在劳累和情绪波动之后,才会出现血压上升,然后在休息之后又会回复到原来的水平。缓慢性高血压是指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引起的。缓慢性高血压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卡托普利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问题分析:您好,根据您的描述诊断是原发性高血压,但目前没有症状。
指导建议:没有症状并不代表血压是正常的,如果血压超过参考值,那也是要采取药物进行降压治疗的,不然的话有可能会出现心血管方面的疾病,还会影响到肾脏方面的疾病等等,还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的情况发生。建议需要按照高血压门诊医生的医嘱,正规进行降压治疗,定期监测血压的情况。平时要注意休息,不要劳累熬夜,适当锻炼身体,饮食要清淡,控制盐分过多的摄入。

任正新主治医师其他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58958
擅长:全科、体检分析、检验

原发性高血压也就是原因不明的,可由于遗传,肥胖,长期精神紧张等因素导致。可导致头痛,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耳鸣等。如果伴有高血压应该注意低盐饮食,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伴有肥胖减轻体重,如果不能控制应该同时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降压药物治疗。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原发性高血压起病缓慢,早期无症状,一般在40~50岁偶于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有头晕、眼花、耳鸣、失眠乏力、多梦等症状。有时可有心前区不适甚至心绞痛,或因过早搏动而引起心悸。血压波动较大,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在饮食方面应以清淡为主,少吃脂肪、甜食、盐等。肥胖者应控制进食量及热量,减轻体重。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首先要低盐低脂饮食,调整饮食生活习惯,改善生活和工作劳动环境,控制饮食质量,避免精神应激,加强体育锻炼,避免吃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死一些清淡的,控制好自己睡眠质量。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有原发性好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之分。
当病人有高血压表现,血压需测定,并通过问有无高血压病史,对高血压发病类型进行判断,也可适时采用以高血压为对象的疗法,减轻不适症状。目前我国对于高血压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确诊。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在某些方面有差异,原发性高血压由病人自身心脏及供血能力缺乏所致,在处理中存在着困难。原发性高血压由于病因特殊,所以在处理中,病人需接受基础性器官之检查及治疗,尤其有些有心脏的人,血管和其他各种原发性疾病病人,原发性高血压发生时,需及时查找原因。另外,原发性高血压也会伴随着其他相关并发症产生,比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