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肥大,耳膜穿刺后无积液,听力测试呈水平线
该怎样治疗
小儿的腺样体肥大、分泌性中耳炎需要进行外科手术,但是不是绝对性的。
腺样体肥大是小儿PD最主要的原因,因为腺样体在鼻子最里面,靠近耳朵的开口处,堵塞后很可能会导致中耳内的负压,使其血管扩张,使其渗出,进而导致孩子的听力降低。对于大多数病人,可以选择口服药物、鼻喷剂等药物进行保守疗法。
一般经过正规的保守疗法,病情会逐渐缓解,并且逐渐得到抑制,不一定非要做外科手术。
问题分析:您好,根据你的描述,疾病采取保守治疗还是手术处理,主要是跟疾病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临床症状来综合评估的。
指导建议:如果医生检查出来症状比较严重,持续时间比较长,之前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反复发作,那就需要采取手术处理的。还是根据临床医生的医嘱来进行处理,更为合适,以免延误病情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通常来说,鼻炎和腺样体肥大是有一定关系的,具体分析如下:
在儿童时期的腺样体肥大通常呈生理性肥大,在10-14岁腺样体即可逐渐萎缩。但部分患者的腺样体肥大与鼻炎、鼻窦炎有关,是由于炎症刺激或鼻腔分泌物倒流刺激而导致的腺样体发炎 、增生。如果咽部的淋巴组织长期反复的受到炎症刺激,容易出现腺样体逐渐增生肥大。
腺样体肥大和鼻炎通常有关系。
严重的鼻炎会导致鼻腔的分泌物倒流,逆流到鼻咽部会导致淋巴组织尤其是腺样组织的肥大,而腺样组织肥大则会阻塞后鼻孔,加重鼻炎的症状。因此,腺样体肥大和鼻炎通常有关系。如果腺样体肥厚的程度超过了鼻咽部的2/3,或者存在较长时间的呼吸暂停都没有得到缓解,通常建议做手术切除,这样不仅能彻底治愈儿童的打鼾,还能减轻鼻炎的症状。
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鼓室积液伴有听力下降的耳内非化脓性炎症,小孩常见,多在感冒后出现,由于小儿腺样体肥大阻塞咽鼓管,形成中耳腔负压,导致积液产生。可通过中耳腔引流、切除腺样体来消除积液。
如果治疗及时那就是十来天的时间,如果治疗不好那就是几个月甚至几年的。中耳炎有两种,一种是化脓性中耳炎,多由感冒引起。初耳痛明显,呈胀痛,可有发热待到鼓膜穿孔流脓后,疼痛减轻。另一种称为非化脓性中耳炎。这种中耳炎不流脓,只是耳朵发闷,听力下降,或者有耳鸣。这是由于耳咽管的炎症引起中耳腔的压力变化而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