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异位心律心房颤动需通过转复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抗栓治疗3个方面来进行。具体分析如下:
1.转复窦性心律:假如房颤发生在48小时之内,需给予药物或者电转复,转复为窦性心律。长期的持续的房颤可进行射频消融治疗,使房颤转为窦性心律。
2.控制心室率:长期持续性的房颤心房较大,即使转为窦性心律而不能维持的患者,以控制心室率为主,在静息状态下控制在80次/分以下,活动的状态为100次/分以下。
3.抗栓治疗:假如房颤超过48小时,心脏内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易堵塞脑血管形成脑栓塞。要给利伐沙班和华法林等抗凝药物治疗,其中,华法林须监测凝血指标INR。
心房颤动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治疗过程。首先,应该控制心室率,不要跳得太快。其次,它可以尽可能地转换成窦性心率来控制心率。最后应对所有房颤患者进行血栓栓塞风险评估。心房颤动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血栓栓塞。评估后,应提供适当的抗凝和抗血栓治疗。
对于突发性快速房颤,首先需要判断是新房颤还是持续性房颤。如果是新的房颤,可以通过电除颤或静脉或新的心率来达到将其转换为正常心率的效果。如果是慢性持续性心房颤动,需要控制心室率。可以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缓慢心率等药物。
持续性房颤的治疗涉及到其病因的治疗。与甲状腺功能亢进一样,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引起持续性房颤,因此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有助于持续性房颤的治疗。控制心室率,重建窦性心率,预防栓塞。由于地高辛能增加房室传导的延迟和阻滞,故通常可通过地高辛控制心室率。例如,独自地高辛不够有效。维拉帕米(维必定)最有效。
在治疗小儿心房颤动时,要明确其发病原因和诱发因素,并针对其原因和诱发因素进行处理。
由于甲亢、甲减、先心病导致的心脏增大等原因,需要采取药物、外科封堵等方法进行处理;肥胖、急性肠胃炎引起的电解质紊乱、植物神经紊乱等都是诱发因素。如果在原发性或诱发因素得到抑制后仍存在房颤,可以使用抗房颤的药物,如果药物的抑制不了,可以考虑进行导管消融。具体的使用方法要根据临床情况,在医师的建议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