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正常血压是多少

会员42980154 已回复
儿童正常血压是多少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卢成瑜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三级甲等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
儿童的正常血压存在个体差异性,但一般不会超过120/80mmHg,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儿童在测量血压时,需要使用适合儿童的专用测血压机器,计算公式一般为收缩压(mmHg)=80+(年龄*2),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性,所以儿童的正常血压没有具体的范围,但通常不超过120/80mmHg,并且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测量,避免测量出的数值出现误差。此外,在测量血压前,儿童要避免剧烈活动,保持身体处于平静的状态,这样测出来的血压值较准确。
有用0
相关问答

儿童的正常血压存在个体差异性,但一般不会超过120/80mmHg,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儿童在测量血压时,需要使用适合儿童的专用测血压机器,计算公式一般为收缩压(mmHg)=80+(年龄*2),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性,所以儿童的正常血压没有具体的范围,但通常不超过120/80mmHg,并且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测量,避免测量出的数值出现误差。此外,在测量血压前,儿童要避免剧烈活动,保持身体处于平静的状态,这样测出来的血压值较准确。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儿童血压正常值因年龄不同而异,年龄愈小血压愈低。认为血压高于相同年龄段收缩压(高压)或舒张压(低压)20毫米汞柱。为便于临床应用,通常认为血压值在新生儿>90/60毫米汞柱,学龄前儿童>110/70毫米汞柱。学龄儿童>120/80毫米汞柱要考虑小儿高血压。下肢血压较上肢血压高10~20毫米汞柱。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3-4岁的孩子的视力范围是0.4-0.5;在5-6周岁时,年龄在0.6-0.8之间;7-8周岁是0.8-1.0。初生的宝宝,眼轴较短,屈光度呈远视。当婴儿成长时,眼轴也会慢慢长大,而眼轴则会慢慢长大,而眼轴则会增大一毫米,屈光度则会上升300°。所以,当宝宝的年龄增长,身体发育的时候,其屈光度会从远视转向正视,并且会逐步改善。一般来说,在13-14岁之间,眼球就会完全成熟,此时已经接近成年人了,也就是1.0。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正常的血压,收缩压在90~140之间,舒张压在60~90之间,这就是正常的血压。则与正常范围无关,若超过正常则为高血压或低血压。
高血压很容易出现在老年人中,老年人出现高血压,多数为原发性高血压,这主要是由于血管弹性问题。青年患高血压时,一般情况下都会出现舒张压相对过高的情况,其中不少可继发于某些高血压、易继发于某些慢性肾炎以及其他病症。
治疗时要针对具体的情况来采取合理的治疗策略,休息好,低盐饮食,针对具体的情况来治疗。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小儿血压正常值因年龄不同而异,年龄愈小血压愈低。认为血压高于相同年龄段收缩压(高压)或舒张压(低压)20毫米汞柱。为便于临床应用,通常认为血压值在新生儿>90/60毫米汞柱,学龄前儿童>110/70毫米汞柱。学龄儿童>120/80毫米汞柱要考虑小儿高血压。下肢血压较上肢血压高10~20毫米汞柱。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率和呼吸次数也是有差异的,1岁以内110-130次、2-3岁100-120次、4-7岁80-100次、8-14岁70-90次一般心率是属于宝宝平静的状态下的心率、吸:25-30次/min、血压正常值:1岁以上收缩压=80mmHg、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正常下肢比上肢血压约高20-40mmHg、脉压为收缩与舒张压之差、正常为30~40mmHg。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