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的前兆及抢救

会员109644780 已回复
心肌梗塞的前兆及抢救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周恒 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肌梗塞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的突然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导致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先兆是持续的心绞痛,不能用药物来治疗,同时会出现大量的汗流浃背、惊慌、胸闷、呼吸困难、休克等症状。
如果有上述情况,一定要到医院进行系统的抢救和处理。在抢救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了心肌梗塞,6个小时内可以进行溶栓和支架植入。心肌梗塞的症状可以通过血清心肌酶的检查来判断心肌梗塞的严重程度,可以选择药物保守治疗,也可以选择外科开胸搭桥手术。
有用0
相关问答

心肌梗塞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的突然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导致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先兆是持续的心绞痛,不能用药物来治疗,同时会出现大量的汗流浃背、惊慌、胸闷、呼吸困难、休克等症状。
如果有上述情况,一定要到医院进行系统的抢救和处理。在抢救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了心肌梗塞,6个小时内可以进行溶栓和支架植入。心肌梗塞的症状可以通过血清心肌酶的检查来判断心肌梗塞的严重程度,可以选择药物保守治疗,也可以选择外科开胸搭桥手术。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肌梗塞见于平时有心绞痛,如果心绞痛频繁发作就需要注意了,没什么表现,发病注意严格卧床,保持安静,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可尝试做人工呼吸,但是要有经验的人去做,对按压深度是有一定要求的。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一般情况下,心肌梗塞的早期症状就是不稳定的心绞痛,且心绞痛的情况反复出现,发作次数增加,持续期长,并且疼痛的本质不同。过度劳累、吸烟、酗酒、情绪激动、熬夜等都会导致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前兆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中的脂类斑块爆裂,从而导致血栓阻塞,如果出现了心绞痛的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诊,尽早治疗有利于身体健康。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后的危险期一般在一周左右,住院后会有心律失常、心率和血压不稳定的情况,建议立即进行心电监护,一般持续3-5天。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心肌酶情况,如果治疗过程中出现心律不齐、心力衰竭等情况,应适当延长心电监护的时间。
第一个星期,要彻底的躺在床上,不能有任何的运动,因为任何一点的运动,都会增加心脏的氧气消耗,从而影响到病人的病情。患者饮食上要注意控制饮食,尽量减少饮食,以流质食物为主,大便时尽量不要用力,以免加重心脏的负担,如果出现便秘,可以口服开塞露。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突发心肌梗塞的前兆是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
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驱症状,最常见的是原有的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或对硝酸甘油效果变差;或继往无心绞痛者,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包括: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全身难以形容的不适、发热等。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来说,突发心肌梗塞的前兆是以下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突发心肌梗塞,前兆可能会出现频发的心前区疼痛、心慌、心悸、乏力等,这种情况下,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硝酸甘油进行治疗,必要时这样的患者要及时去急诊科行心肌酶和心电图的检查,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症、系统的治疗。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当生活规律化,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有常,饮食有节,特别需要忌烟戒酒。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