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红素脑病是指胆红素引起脑组织的病理性病变。正常足月儿,血清胆红素值是不超过204umol/L,早产儿不超过255umol/L,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204umol/L时,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与血清胆红素浓度密切相关,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当血清胆红素值在513-684umol/L之间时,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可达到50%-70%。
新生儿酶系统不成熟,尤其是早产儿。一旦存在各种感染,窒息,缺氧,酸中毒等情况,都容易诱发胆红素脑病。
黄疸进脑在临床上称为核黄疸。核黄疸常见于新生儿,新生儿出生后胆红素大于20mg每dl或340μmol每L时,间接胆红素升高很容易引起核黄疸。核黄疸最常见的病因是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疾病。核黄疸的危害主要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变,间接胆红素引起基底节、苍白球或脑其他部位的病变,导致患者出现头疼、嗜睡、消化道症状等。
如果黄疸值超过12mg/dl,再一个就是一定单位新生儿溶血病,如果是生后血清胆红素大于5mg/dl,就可以光照治疗。第三,如果是超低出生体重患儿的血清胆红素大于5mg/dl,极低出生体重儿血清胆红素大于6mg/dl,都是需要光照治疗的,因为比较小的早产儿比较容易发生胆红素脑病。
黄疸正常值成人一般是低于17.1umol,小儿黄疸一般不超过15mg/dl就属于正常。黄疸升高,成人可能是溶血病,胆囊结石,肝硬化,肝癌,急慢性肝炎等疾病导致的,黄疸过高可以引起皮肤,巩膜黄染,还可以引起一些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及时治疗,幼儿出现黄疸增高,可能是生理性的,一般是七到十天可以消失,持续时间长有可能是病理性的,需要及时治疗。
黄疸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
大一些的宝宝会出现智商上的变化,主要是智商会降低,比一般的孩子要慢。还有可能会导致癫痫,视力和听力受损。最常见的是四肢麻痹,还有一些功能性的疾病。黄疸的治疗原则是在明确原发病的基础上针对病因治疗,止痒、退黄等对症治疗。
家属应该准备色香味俱全的食物,以提高患者的食欲。胃酸过多者,应少吃或不吃容易产酸的食物,如蔗糖、甜糕点、红薯。
孩子在出生之后一般会出现生理性的黄疸,是产后2天出现,7天以后就会逐渐消退,如果黄疸持续的时间长,黄疸指数超过15,那么就得采取蓝光照射,可以在服用祛黄的药物。建议适当的让孩子喝一些温开水或者是葡萄糖水,有利于黄疸的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