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日常护理等方式缓解相关症状。具体内容如下
1.药物治疗:如果患者存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情况,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射用辅酶A、维生素C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2.日常护理:患者要注意多吃富含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尽量选择低蛋白、低脂肪的食物,还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尽量保证心情平和、舒畅,不要出现激动、暴怒等情况。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应及时明确进行诊断,应尽快剖宫产终止妊娠。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产科急危重症,可能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剖宫产术后需要ICU、产科、血液科、感染科、麻醉科、新生儿科等多科室、多学科的专业人士合作,对其进行相应的支持和对症治疗。产后可通过输注血浆治疗,因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可导致产妇凝血功能障碍,引起产后严重出血。血浆是一种含有丰富的白蛋白、凝血因子、球蛋白的血液制品,各种凝血功能障碍的治疗均可用血浆进行治疗。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如下:
患有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人会表现出恶心、呕吐、厌食、浑身乏力、头痛以及右上腹疼痛的情况,在之后会逐渐出现黄疸的情况,且进行性加重,出现多系统、多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病情严重时可能会进展为肝性脑病、昏迷、休克甚至是死亡的情况。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属于产科的重危症,需要到正规的三甲医院尽早诊断。
可以先控制饮食,吃一些燕麦、小米等粗粮,黑芝麻、黑木耳、海带、发莱以及菜花等绿色新鲜蔬菜。少吃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血脂食物,再就是多运动,控制体重。脂肪肝是由于脂肪组织摄入过多,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引起的肝脏脂肪堆积,可以引起肝脏功能改变。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妊娠期特有的、致命性的少见疾病,多发于妊娠末期。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与胎儿脂肪酸代谢障碍、性激素、药物等因素有关,初期仅有恶心或呕吐、腹痛、乏力、全身不适等症状,1~2周后病情迅速变化,进而发展为暴发性肝肾衰竭、肝性脑病、昏迷、休克及死胎、早产、死产等。
约一半病人在就诊时或在病程中出现高血压、蛋白尿和水肿等子痫前期的体征。
饮食结构要合理。就是每天需要摄入的元素,以及种类有关。可以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减少精米、精面的摄入量,多搭配一些杂粮。控制总能量摄入。总能量应该控制在每日每公斤标准体重20-25千卡左右,如果是体重较重者每日每公折休重17~25千卡热量,减轻体重,利于肝功能的恢复。